表三 ISO22000:2005标准的总体结构

ISO22000规定,一个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
能被食品链中的所有组织采用;
包含了HACCP的五个预备步骤及七项原则;
具有可供第三方认证使用的审核类标准;
确保食品安全的控制过程已得到了确认、验证、实施、监视和管理;
食品安全是唯一的关注点。
ISO22000通过不同的方式强化了HACCP体系。这是一个管理标准,因此具有其他管理体系标准都具备的以下基本要素:
方针;
策划;
实施和运行;
绩效评估;
改进;
管理评审。
ISO22000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管理体系标准是完全兼容的,比如ISO9001。尽管如此,这两个标准还是存在着差异。ISO9001关注的是质量,而ISO22000关注的是食品安全。ISO22000假定作为产品的食品同时具有制造该产品的过程,言下之意是具有有效的采购体系和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此外,这两个标准在组织结构上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与ISO9001相比,ISO22000中还增加了以下内容:
必须遵守所有要求;
FSMS必须符合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
组织必须证实食品安全是其工作目标的内涵之一;
组织必须制订应急预备程序;
详细说明各种方法对各前提方案进行管理并得到认同。例如,必须通过各种协议来落实和保持培训和资格、设施、清洁和环境卫生以及个人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必须作为食品生产安全策划过程的一部分加以实施。假设不安全食品有可能进入食品链,因此,组织必须具有召回或产品撤回程序。
可追溯性系统要求组织从供应商起到整个制造过程结束,对食品类产品的全部成分及组成部分进行跟踪。此外还要求具有从最终产品到直接供应商的可追踪性。
如果组织生产的产品不安全,危害必须在产品进入食物链前被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在产品不安全或含有食品安全危害时不得降低要求。
ISO22000没有预防措施程序方面的要求。HACCP本身就是一个预防食品安全危害的系统。不过,ISO22000知道会有新的食品危害出现,也认识到会开发出新的技术来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因此,ISO22000采用系统方法(不断更新FSMS)来预防食品类产品中出现新的危害。
与其他食品安全标准相比,ISO22000强调了很多管理要素,包括:
组织必须首先对食品安全性的实现制定有效的计划,然后实施这些计划以确保生产安全的食品;
要求组织的食品安全工作得到其工作目标的支持;
为高层管理评审过程确定了输入和输出;
加强了对内部食品安全沟通与外部食品安全沟通的要求;
要求制订应急响应程序;
要求扩大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是HACCP协调员的职责范围,增加的内容包括对FSMS的持续管理、对食品安全小组的管理,以及向最高管理层报告FSMS的状况;
要求强化培训部分的内容,增加胜任资格方面的内容;
要求对前提方案加以确认;
正式承认FSMS可以不具有关键控制点;
要求对FSMS进行持续改进及更新。
ISO22000目的是让食物链中的所有组织都能加以使用,包括生产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零售商及餐饮机构。
运用其他ISO标准
负责食品类产品的ISO技术委员会TC/34认为,应当保障FSMS认证过程的可信度。因此,TC/34与ISO合格评定委员会制订了一个标准,对ISO22000认证过程中有关认可机构、认证机构和审核员的要求作出了规定。
2007年2月15日,ISO出版了TS22003:2007《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机构的要求》。工作组目的是通过ISO/ TS 22003、ISO17021和 ISO19011为ISO22000的认可、认证和审核过程确定基本原则。
ISO/ TS 22003规定,FSMS审核员必须证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能力要求:
管理体系审核;
适用的法律法规;
HACCP和食品安全,包括与食品链有关的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与评价;
HACCP计划和前提方案中控制措施的确定、实施及管理方法;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